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14|回复: 1

潜阳汪氏小故事(之六)六、“小陶朱”轶事 ——汪延统致富济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4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六、“小陶朱”轶事
——汪延统致富济人
汪延统字由之,号柳轩。生来聪明伶俐,二十岁时,便蜚声县学文坛。其思想灵活,善随机应变,通达事理,尤其有经济头脑。
明崇祯年间,家乡灾荒严重,瘟疫流行,流寇猖獗。乡亲们多留恋家庭,不愿外出避难,故而不是死于疾病兵革,便是饿毙道旁。
汪延统叹息道:“离乡出走便能活命,留在家里就是等死,人们为何这样固执呢?贼寇多是北方人,虽善于骑射,却不识水性。我当取长避短,保全家人。”于是购置小舟,载上亲属,带着生活用品、生产器具,沿河而下,来到怀宁境内一个偏僻无人的湖边,上岸搭起草棚居住,便在那里开荒耕种以谋生。
当时人烟稀少,加上战乱,流亡者甚多,常常数十里不见人踪。汪延统见附近闲置荒芜的田地颇多,乃带领家人披星戴月,广种庄稼,居然收获甚丰。
每当有贼寇来时,汪延统便与家人一齐上船逃走;数日过后,贼寇离去,则又划船回到湖边那暂时的家,继续生活与劳作。这样,虽然辛苦点,但远离了兵祸和瘟疫,一家人得以平安度日。
当贼寇远去、瘟疫停息后,汪延统才回到故乡。见田园荒芜,叹息道:“这闲置的田地,倒比连耕连种的地力要好很多。一分的劳动,能获得往常的几倍利益。”于是,带领家人勤耕并雇人帮忙,同时利用河汊沟塘大兴养殖业。数年间竟致大富。乡邻们称其为“小陶朱公”。
汪延统性善好施。即使在外面逃难时,也还周济穷苦之人。有人道:“你自己差不多都要饿死了,为何还要接济别人?”汪延统道:“不都是本乡本土的乡亲吗,我哪能见死不救呢?我一天吃上两顿稀饭,就不会饿死;而省下一碗给别人,那人家就可勉强活下去啊!”
汪延统回到家后逐渐富裕了,更是经常周济穷苦乡邻。凡是需要赈济的人,都给予赈济。有能力偿还的,不收其利息;无能力偿还的,也不去追讨。
乡间有一赤贫之人,贫病交加,实在无法活了,便打算出卖妻子,以求一家人都有个活命的机会。汪延统听说此事后,不禁唏嘘泣下,乃专程跑去问道:“你现在需要多少银钱,请如实告诉我。”那人答道:“我这三口之家需要二十两银子才能活命。”
汪延统闻言道:“这个数目我还能拿得出来。”说罢,便从身上摸出两锭十两的银子,递给老吴道:“这些银子你拿去治病兼补家用,妻子就不要卖了。”那人虽感激泪下,却没有伸手接钱,而是道:“我知道先生好善乐施。虽然你愿贷给我,可你看我家徒四壁,儿子年幼,自己又有病在身,不知哪天才能还上你这钱。也许这一辈子都偿还不了。我虽然穷,但也不能失信于人。先生虽是好意救我急难,但我是不想借你这钱的。”
汪延统见其面黄肌瘦,声弱息微,确是个病重之人,但还这样讲诚信,有骨气,很是感动,乃把银子放到那张破桌上,道:“我本来就没指望你还钱,你就放心收下好了。”说着便走了。
汪延统二十两银子救了一家人,一时间在乡里传为佳话。
救人急难,乃中华传统美德;富不骄横,待人以诚,亦仁义之士;趋利避害,人之常情,但能另辟新径,果断而行,却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非智者不能为!汪延统这三点都做到了,真人杰也!

发表于 2017-3-24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的分享,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1-23 09:15 , Processed in 0.07152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