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向荣刘大櫆墓(桐城派三祖之一) ——安庆古墓(名人墓) 第1168篇 图、文:过河卒子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原安庆市枞阳县金社乡向荣村云丰队张家大洼山南麓刘家笤箕地,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荣村云丰队张家大洼山南麓刘家笤箕地 刘大櫆墓位于金社乡向荣村云丰组张家大洼山南麓(刘家笤箕地),在安庆各级领导的重视下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安庆各级部门的指导下本着“修旧如旧、恢复原貌”原则修绻顺利。桐城派三祖之一的刘大櫆号海峰,汤沟镇陈家洲人,是继方苞之后推动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之一,著有《海峰诗文集》、《论文偶记》、《歙县志》等。图二:刘大櫆墓铭牌 刘大櫆墓从山脚至拜台顺山势而建,其墓碑为学生姚鼐所立。刘大櫆一生仕途不得志,终身以授徒为业,其弟子以桐城姚鼐、王灼、歙县吴定、程晋芳、常州钱鲁斯等最为著名。图三:刘大櫆 刘大櫆墓为夫妇合葬墓,坐东北朝西南,视野开阔。东临枫树冲,南望白荡湖汊,西连汤家山,北接鹤岭。墓地约250平方米,三道弧形拜台与墓道均系乱石砌成。墓框成圆形,直径约3.5米;墓碑高1米,宽0.46米。其碑文曰:“嘉庆肆年岁次己未季冬谷旦孙符琢立石皇清敕授修职郎刘公海峰先生之合墓,封孺人母吴太君,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刑部广东司郎中世愚侄姚鼐顿首拜题”。冢后立有青石墓碑,文曰:“皇清敕即文公海峰先生之合墓”,碑文为刘氏弟子姚鼐所题。图四:刘大櫆墓 刘大櫆(1698—1779),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枞阳县陈洲乡人(古属桐城)。刘大櫆出身于耕读世家,自言“家世皖江侧,薄田十余亩”。少年师从吴直,年轻时读书勤奋,擅长文辞,29 岁时应举入京师,拜见同邑先贤方苞。方见其作品极为欣赏,称之为“今世韩柳”,并说“如方某,何足算耶!邑子刘生,乃国士尔。”歙县程晋芳、历城周庶昌曾说:“昔有方侍郎(苞),今有刘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图五:刘大櫆墓碑 刘大櫆师事方苞,深得方苞的推许;他又是姚鼐的老师,在桐城派的发展历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故被尊为“桐城三祖”之一。图六:刘大櫆墓局部 大櫆修干美髯,性格豪放,纵声读古诗文,韵调铿锵,喜饮酒,好吟诗。受教于同乡吴直。清朝雍正四年(1726),刘大櫆初至京师,年富才盛,文动京师。雍正七年(1729)、雍正十年(1732),两次参加贡生考试都只登副榜。乾隆六年(1741),由方苞荐举应博学鸿词科,被大学士张廷玉压制落选。张后知大櫆同邑,深惋惜。乾隆十五年,张廷玉特举其参试经学,又未被录取。大櫆六十岁后为黟县教谕。几年后告归,居枞阳江滨不再出游,以文学教授生徒,默抑以终。逝世后,葬于今金社乡向荣村刘家苕箕地。图七:刘大櫆墓碑文由姚鼐题写 刘大櫆总结和发展了桐城派散文理论。强调神气、音节、字句的统一,重视散文的艺术表观。清《国史·文苑传》说:“大櫆虽游学方苞之门,所为文造诣各殊。方苞盖取义理于经,昕得于文者义法;大櫆并古人神气音节得之,兼及庄、骚、左、史、韩、柳、欧、苏之长。其气肆,其才雄,其波澜壮阔。”图八:刘大櫆墓冢 其所著《论文偶记》,既肯定内容的重要性同时注重法度、技巧。他继承归有光将小说、戏曲描写手法用于散文写作的创作手法。强凋字句、音节之妙,风格、意境之美,较之空谈“文以载道”是一大进步。大櫆对“阳湖派”的形成影响也很大。刘大櫆继承荀卿、王充、刘禹锡、柳宗元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认为“天道浑然无知”,“人之穷通寿夭”以及家之殃庆均与天无关。他的关于“理欲观”的议论与戴震近似,主张“本人情以通天下之和”,承认人的合理欲望,使“天下之民,有以各安其生,复其得于天固有。”他认为君臣只是“共事”关系,指出婚姻要“恩合”。故清末民国初著名文人刘师培说在桐城派作家中,“惟海峰较有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