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过河卒子 QQ号:82009314、微信号:QQ82009314(微信公众号“卒子走遍安庆”) 图、文:过河卒子 摩托车户外行群 群号:322708947 欢迎收看卒子QQ空间、卒子微信、微信群、卒子微博、安庆E网、徽网安庆版、安庆牵手网、安庆振风论坛、各县门户网站、觊迪论坛等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的溪安村,从元朝末年至明朝,再到清朝,数百年的时间里,从江西省陆续迁徙一批又一批至今影响着安庆的移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的一处遗址。 瓦屑坝,位于鄱阳县城西十公里的莲湖乡,是江西移民向湖北、安徽方向移民的最后集中地点。很多安庆的朋友都知道瓦屑坝,以为自己的祖上就是这里,其实不然,瓦屑坝本是鄱阳湖畔的一个古老渡口,昌江、信江从这里入大湖,相传曾是豪门望族聚居的地方。 安庆,一个饱受战火蹂躏的城市,从明朝初年,几十万江西移民经瓦屑坝迁出,走入皖西南地区,通过长江水运来到安庆。在中国移民史上,早有“北有山西大槐树,南有江西瓦屑坝”之说,“瓦屑坝”与“大槐树”并列成为中国八大移民圣地之首。 一个鄱阳湖的渡口成为迁徙的重要载体。宋元之后,随着明朝经济重点的南移,江西一跃成为全国首富,人口之众也是首屈一指。元末农民大起义的残酷战争,造成了鄂皖豫川等地大片土地荒芜。战争结束后,为了发展经济,明朝统治者开始从江西等地移民,瓦屑坝这个古老的渡口自然成了江西官方首选的移民集散地。 以安徽安庆为例,有人统计,瓦屑坝移民从洪武三年到永乐十五年(1370-1417)历时48年。到洪武二十二年(1389),安庆42万居民有27万来自瓦屑坝。 作为地道的安庆人,通过将上洗手间称为“解手”,那么“解手”到底是什么意思?据介绍,与瓦屑坝移民相伴的还有许多生动的传说。比如:安徽很多地方把上厕所称为“解手”,当地人解释说,因为其祖先是被捆绑着用船押运来的,途中要方便时,需先请求押送官兵解开手上的绳索,于是“解手”便成了上厕所的代名词,一直沿袭至今。这都是地道的江西口音,是鄱阳湖地区的文化遗存。安庆宜秀区的溪安村原有移民碑,至今卒子也未找到。 据《中国移民史》等相关资料记载,江西瓦屑坝是中国八大移民点中移民数量最大、历史名人最多的“移民圣地”。 根据《明史》、《明太祖实录》以及大量家谱记载和历史学家葛剑雄的考证,洪武年间江西向湖北、安徽、江苏移民达二百一十万人。洪武廿二年,迁饶州、九江移民27万到安庆,其中20万人来自瓦屑坝。迁饶州、九江移民6.5万到池州。迁饶州移民6.4万到合肥。洪武卅年,迁江西移民65.6万分别至长沙府常德各县、岳州府、安庆府及郴州、零陵、衡阳、靖县、辰州,等等。 从江西陆续迁徙而来的百姓,来到皖西南,来到安庆,经历了无数的战火和天灾人祸,但并没有让在田地里日夜劳作的农民根本上解决温饱问题。为了逃避战争,先祖们拖家带口,慢慢耕耘着山间的一亩田,从年头忙活到年尾,其中的酸甜苦辣可想而知。在海拔约三百米的一片空地上,就是先祖们耕作的一亩田,此处地势平整,阳光充足,在数年前还是一片农田,如今已经废弃,离此不远,有麻石砌成的屋基,在如此平整的地方劳作,足能享受太平生活。 一亩田,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是对饱受战争的安庆先祖的一种怀念。五千年文明古国,五百年古老溪安,农民和土地世代传承着。从溪安村经小道上山,这里从半坡一直到山腰处,共有几十亩山田,安庆的先祖们使用了用两季亩田种粮——早稻和晚稻,在整个夏季,一边收稻子、一边再插稻苗,在田边再种下黄豆。按播种高产品种的正常收成算,可年产数千斤稻子和几百斤黄豆。他们通过劳动满足了全家的消费。溪安村,在元朝前基本无固定居民,从元朝以后,陆续有江西居民来此定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