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797|回复: 4

关键的一句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31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古语说:“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关键时候的一句话竟能影响国家兴亡,这即是说明语言的影响力。
一句话很重要


二千多年前,马其顿国王率领军队出征印度,途中无水,士兵们口渴难耐。于是,国王命令士兵去寻水源,但士兵找回来的却只有一杯水,这时,国王并没有独自将这杯水饮用,而是端起它,充满信心地对全军战士说:“水源已经找到了,我们只要前进,就一定能找到水!”话音刚落,国王便把那杯水泼在地上,将士们精神为之一振,不顾干渴,跟着国王继续前进。

国王简单的一句话,竟让士兵们士气大增,在绝望中看到希望。这样的故事,或许我们听过很多。在这些故事里,故事的主人公常常在某一句话的激励下,转危为安,最终绝处逢生,完成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又或者,在某一句话的鼓舞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不禁要问,一句话的影响真的有这么大吗?
语言的能力有那么大吗?


今年,加拿大萨省大学运动机能学院Carly Priebe和Kevin Spink教授在一项研究中发现,简单的一句话,即便是毫无依据的,也能提升人们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

研究者在一个塑身运动场所中招募了68位参与者,参与者将要完成两组支撑运动(plank hold,类似于俯卧撑,但是用双肘撑地),并且,在每一组里,参与者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撑到最长时间。

第一组支撑运动结束后,参与者有3分钟的休息时间。实验中,关键的地方在于,在这3分钟时间内,研究者对其中一半的参与者说,“80%的人在第二次支撑运动的时候,时间都比第一次长至少20%”。当然,这句话是无聊的研究者们编造出来的。我们都知道,运动过后由于血液中产生乳酸等代谢物,致肌肉酸痛,因此再次尝试时,表现会下降。但是,当权威人士站出来告诉你一个颠覆常识的观点的时候,想必多数人只会表示赞同,后来的调查也表明这些参与者总体上是相信这句话的。对于另一半的参与者,研究者并没有告诉他们任何信息。

戏剧性的结果出现了,收到信息的参与者,他们的第二次支撑运动时间比第一次增加了5%(99.79秒 vs 95.82秒)!而没有收到信息的参与者,在第一次支撑运动后,由于体力下降,时间减少了18%(76.38秒 vs 90.09秒)。

你瞧,仅仅是一句话,就令两组参与者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表现。由此可见,一句话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值得注意的是,实验中,参与者接收的信息是研究者编造的,然而不知情的参与者却在这句话的影响下,得到了极大的激励,最终提升了运动表现。这个实验或许可以让我们反思,话语的真实性真的如此重要吗?我们惯有的做法是,通过获取知识不断对接触到的信息进行过滤,保留事实,摒弃谬误。然而,当我们在用真实性标准筛选信息的时候,我们是否还应当参考信息的有益性?比如说个人的想法,想法的真实客观固然重要,但有时候,一个错误但有益的想法会比一个真实的想法更加重要。?
有益的话语有积极的效果


在另一个实验中,心理学家们发现,简单的一句赞扬语,说得好会提升孩子的自信,说得不好则会适得其反。
1998年,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Claudia Muller做过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中,参与者由128位10岁和11岁的孩子组成,这些孩子将要完成一系列的数学题。

在完成第一组简单的习题后,研究者给每位孩子一句赞扬语。一些孩子受到的赞扬是智力层面——“你做得真好,你很聪明”;另一些则是努力层面——“你做得真好,你一定很努力。”接着,研究者让孩子们尝试做一组更难的题目,这时,受到不同赞扬的孩子们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表现。

曾被称赞努力的孩子们非常愿意尝试用新方法解题,他们更加努力,失败的时候,他们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而不是不聪明。而之前被称赞聪明的孩子们则非常害怕失败,他们倾向于选择自己已经掌握的题目,当问题变难的时候,他们更容易缺乏耐心。也就是说,夸孩子“你很聪明”的结果便是,孩子的焦虑水平上升了,而自尊心、动机和表现都下降了。

另外,当研究者让孩子们写下这次经历时,一些被称赞聪明的孩子出现了撒谎行为,他们夸大了自己的分数。而孩子们的这一切差异,都是源于那一句赞扬语的不同!

也许,家长们习惯在孩子表现优异的时候,夸奖他们聪明。当然,我们清楚,家长的本意是希望这句表扬语能让孩子表现得更好,提升自信。但有的时候,这样的表扬,给孩子带来的却是负面影响。就如这个实验所揭示的,夸奖孩子聪明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和未来的行为倾向。因此,夸奖孩子的时候,一句“你很聪明”不如一句“你很努力”

心理学家们还发现,大人们若想让自己的孩子产生更多的利他行为,对孩子说的那“一句话”也大有讲究,一句“做一个帮手(helper)”比起用动词形式“帮助(helping)”效果要好得多。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华盛顿大学以及斯坦福大学的几位研究者对加利福利亚北部的一个幼儿园进行了调查,研究共找来了51个孩子,平均年龄为4岁7个月。这些儿童被随机分配至三个组,三个组分别为名词形式组、动词形式组以及基线组。名词形式组的孩子被指导为“做一个帮手”,动词形式组的孩子被指导要“帮助”他人,基线组的孩子则没有提及“帮助”或“帮手”。分别为三个组的儿童念完指导语后,研究者设计了一系列需要儿童帮助的情景。

结果发现,名词形式组的儿童比动词形式组的多了29%的帮助行为!并且,被告知要进行“帮助”的动词形式组与基线组没有什么差别。
每个人都在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不仅仅是成人,儿童在某种程度上也开始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常常被教育要做一个好男孩或好女孩,对于名词形式所暗示的积极身份有一定的敏感性,也希望自己通过亲社会行为建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当孩子被称作“帮手”的时候,这样就被赋予了一个身份,并且是一个积极的身份,名词之于动词的优势就在于此。

仍然是一句话之差,影响却是天差地别。尤其对于年幼的孩子,大人们的话更需小心,因为一句话影响的可能是孩子的一生。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的时候,我们根本无法预料自己的一句话会对他人造成多大的影响。简单的一句话,可能激励一生,也可能误导一生,这些都是一句话的影响。
发表于 2014-8-31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1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在走左倾主义路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1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1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千多年前,马其顿国王率领军队出征印度,途中无水,士兵们口渴难耐。于是,国王命令士兵去寻水源,但士兵找回来的却只有一杯水,这时,国王并没有独自将这杯水饮用,而是端起它,充满信心地对全军战士说:“水源已经找到了,我们只要前进,就一定能找到水!”话音刚落,国王便把那杯水泼在地上,将士们精神为之一振,不顾干渴,跟着国王继续前进。

国王简单的一句话,竟让士兵们士气大增,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1-16 15:49 , Processed in 0.075978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