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296|回复: 4

透过父亲的老光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6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转载潜山著名音乐人储先前先生的作品
透过父亲的老光镜
    父亲去世已有20周年了,他老人家戴着一副老光眼镜,就着微弱的煤油灯光,左手指着账簿,右手指间夹着简易的沾墨水的钢笔,手指扒着算盘的认真劲儿,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现在,还时而出现在我的梦中。
    父亲储柱岩,号诚化,于1915年农历814日出生于潜山县槎水镇的一个贫苦家庭。自幼历经磨难,长大后曾参加苏维埃政府工作。80年代,被政府民政部门认定为红军流散人员。由于子女多,家大口阔,加之身体多病,父亲一生吃尽了苦头。建国后,他一直担任生产队会计,晚年当生产队长。
    父亲担任会计几十年,账目清清楚楚,从来没有出现过差错,乡亲们对他非常信任。曾记得大约70年代,由于他年龄大了,眼睛退了光,多次在生产队社员会上提出不想干,找一个年轻的有文化的人干。可乡亲们左劝右劝,宁可多加点工分,还是让他继续干。为了让他继续担任生产队会计,社员会上决定集体拿出5元钱给他买了一副老光眼镜,并配上了一个漂亮的眼镜盒,由大队干部和生产队队委会的人一道郑重地送给了他。父亲怕辜负了乡亲们的重托和希望,还是接受了。当时的5元钱可以说是生产队花了大本钱了。因为那时一个工日分红仅三四毛钱,这就相当于一个大劳力要干十几天的农活才能换一副眼镜哪。
    父亲是45岁时生我的,70年代我才十几岁,他却已近花甲的年龄了。一天晚上,我用诧异的目光看着父亲,并问他:父啊,生产队为何花那么多钱给你买眼镜呢?父亲沉思了一会,伸出双手,五指并拢地对着煤油灯光,叫我到他面前看。我当时很好奇,心想父亲的手有什么好看的?但还是靠近了他,认真地看着他的手,除了那厚厚的老茧和一些交错的裂痕之外,怎么看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来。我沉默了。父亲扭过头来,眼光透过眼镜架的上方看着我说:儿子啊,你看看我这双手有么子不同啊?我只好摇了摇头。他接着说:我这双手啊,第一,手指是笔直的;第二,五指并拢时指与指之间没有缝隙。当时就意识到父亲在考我,看我能不能悟出其中的道道来。后来才悟出,父亲那双粗壮的大手,证明了他那憨厚、勤劳、忠实、耿直的秉性。同时也在告诉我,首先手爪子要直,不能弯。这就是说,为公家办事不能起贪心,手爪子弯了,就容易将公家的钱捞到自己的腰包。其二,五指并拢要无缝隙。也就是说,为公家办事钉是钉,铆是铆,不能有一丝的差错。尤其盘经济,不能马虎大意,将公家的钱从手指缝里漏掉了。在用公家的钱时,一定要用在刀刃上。只有做到这两点,老百姓才能信任你、拥护你,你个人也能一生平安。难怪父亲经常为一分钱对不上,就查账查得通宵达旦,直到找出原因为止。他曾对我说:当会计的如果发现有一分钱不平,或许就藏着很大问题,必须要一查到底,找出原因。这件事在我脑海里的印象非常深刻。
    自参加工作到现在,父亲的教诲时时在提醒着我,鞭挞着我。我从普通办事员走上领导岗位,每次调动和岗位变动,与单位和个人的经济往来,都交接得清清楚楚,不捞公家的钱,也不占别人的便宜。公家的钱也要精打细算,多为老百姓做点事。只有多做事,心里才踏实。即使我自己和家里的收入与支出,妻子和儿女们都了如指掌。做人做事都要做得明明白白。
    我参加工作很长时间,家里都很穷。自2005年进城以后,随着工资收入的不断提高,孩子们就业了,才逐渐好转,现在算是翻身了。回首过去,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庆幸再大的困难也算挺过去了。记得1992年,我供职于黄柏镇政府,工作到农历腊月24日下午才准备回家过小年,却还没有过年费,迟迟不敢动身。当时黄柏镇镇长看我实属无奈,便向信用社借了500元钱递给了我,可一到家,妻子便将钱全部偿还了平时赊欠的生活开支和种田的牛工、劳工工资。过年费又没有了,我只好又在油坊街商店赊了一点过年货。为了安慰家人,我便写了一副对联:对亲对妻对子女宁可年年清清淡淡,为党为国为人民也当日日雨雨风风。做为93年春节的春联贴在门上。父亲也就在这年的农历1117日安详地去世了。
    父亲的去世对我打击很大。当时他79岁,说起来儿子是在外工作的,可他却没有享到儿子的福。他晚年中风了,因家里很穷,无法到医院治疗,仅是村里的赤脚医生看看而已。中风那几年,母亲因年迈,帮不了多少衬,是妻子服侍他的。妻子既要干农活,还要照看孩子,也不容易。我在外工作很少回家,父亲在想儿子的时候就对儿媳妇说:嫌儿得了嫌儿力,不知爱儿在哪里?自古忠孝难能两全,我没有尽到孝,现在想起来还非常难过。
    父亲读过四年私塾,在乡里也算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了。乡里大小事都离不开他。由于他为人耿直、忠厚,一些民间争讼他能公道调解;民间的红白喜事都叫他主持;村民家要找人办什么重要的事,就请他出面说话;公家要办一些大事也由他牵头。因此,村民们都很敬重他。他去世时,乡里乡外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纷纷感叹:柱岩老真是个大好人哪!
    小时候,父亲经常用一些较为文雅的语言教导我,如《三字经》、《千家诗》、《增广贤文》、《游学》等。可当时总是不以为然,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为何不认真听、认真学呢?不过还是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至后来读书时偏向了文科,也就决定了我要走的人生道路。
    父亲还有几句话,至今也是难以忘怀的。
    恼人心在肚,相交又何妨?我的理解是人与人之间难免发生矛盾,产生怨恨,但要把它放在肚里。不但不计较,还和他相交,这又有何妨呢?俗话说:宰相肚里可撑船,做人就要有度量。只要自己拿出姿态主动与人家交往,相信什么意见、怨恨都能逐渐化解,冤家宜解不宜结呀。我一直记住他老人家的话,也是这样做的。我社会上的朋友很多,大概也就因为如此吧。朋友多就拥有了一定的人脉资源,办起事来帮助的人就自然多。得罪一个人容易,相交一个人难哪,厚德才能载物!
    再如得意不可再往。对父亲的这句话虽然记得很清,但当时还是与他争辩了起来。所谓得意,指的是朋友之间关系非常好,来往很密切。既然关系很好为何又不能再往呢?人家与你好,你不与人家交往,这不是不近人情了吗?这与恼人心在肚,相交又何妨不是矛盾的吗?在我的人生中,由于没有完全听他老人家这句话,总是把别人当真心,过分地相信别人,没有什么掖着藏着的,因此吃了不少的亏。人往往在吃了大亏以后,才能悟出道理。吃一堑长一智,这正应证了孩子不听老人言,受苦的日子在眼前的这句话。做人还是要害人心思不可有,防人心思不可无啊!经历了许多事以后,才逐渐明白,朋友之间关系再好,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保持距离才能保持那份好,友谊才能久远,正所谓距离产生美。交往过于密切,就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就难免产生矛盾以至怨恨。俗话说:牙齿与舌条也有相撞的时候。到那时,相互尴尬事小,如果处理不当,甚至成为仇人就事大了。这是告诫我做人的原则和底线。
    父亲戴着老光眼镜的形象,又在我脑海里浮现。透过这老光眼镜,看到了父亲的为人秉性、处世哲学和人格魅力,耳边又依稀回响起他的很多经典教诲。在那个年代,糊口都难,父亲自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他老人家却传给了我极大的精神财富,使我终身受益。我这时才算真正明白,乡亲们为什么舍得花钱给他买老光眼镜了。
2013107日于天柱山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0-16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储老师也是我们作协的副主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7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柱之子说:  读完此文感触颇深。作者父亲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辉,对作者的影响刻骨铭心。我们都有父亲,或在世或已离去,无论哪样,长者的性格、品质或多或少都会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烙下印记。文中父亲人生坎坷,经历许许多多的人事,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那平凡而又伟岸的品质跃然纸上,深深影响着作者,又感染了读者。本文既是给父亲的墓志铭,又是作者人生心迹的表白:回忆父亲以老光镜作为切入点,镜之看人亦能映己,正是如此,憨厚、睿智、光明磊落的一生受到众人的赞誉:因为有这样父亲的熏陶,才能润物无声的指引作者,特别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山之子 发表于 2013-10-17 16:41
天柱之子说:  读完此文感触颇深。作者父亲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辉,对作者的影响刻骨铭心。我们都有父亲,或在 ...

言传身教,代代相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8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写人跃然纸上,写情怀念涌于心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2-3 02:57 , Processed in 0.080715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