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63|回复: 6

关于格律诗“一三五不论”和“拗救”的思考(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2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关于格律诗“一三五不论”和“拗救”的思考


      但凡学写格律诗者,即便初学者均谨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训导,以为座右铭。特别是有些网站、论坛推出平仄查验系统,以论“二四六”作为验证标准,对“一三五不论”。殊不知如此误人至深。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每句第一、第三、第五字可以平仄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必须依格,当然第七字更不待言。
  这个口诀简明好记,但不全面,不准确。初学者只凭此肯定会在平仄方面出错,还沾沾自喜,以为正确。因为格律诗的平仄要求不只是“二四六分明”。还有“有拗必救、同联相对、近联相粘”等。只讲“二四六分明”,任由“一三五不论”,结果会形成“拗律无救”、“失对”、“失粘”,看似无病却乱了平仄,乃至犯诗家大忌,如“孤平”、“三平脚”、“三仄脚”等。
  谓“一三五不论”,三个字通融程度是有区别的,完全可不论只有七言的第一个字;五言第一字和七言第三字,平声不可通融,不然犯孤平;七言第五字和五言第三字,因靠近脚节,不宜随意。如若必拗,应有拗有救。故在没学懂拗救前的初学者,最好谦逊为本,严守基本句式。
  严格讲凡不合基本句式的即为拗,有拗必救,有拗不救为病。
  拗救有两种形式:一是本句自救。就是在一句中,该用平的字眼用了仄,就在本句下一个音节该用仄的地方补个平;同理该仄平拗了,下个音节该平的字眼上换仄。二是对句相救。出句该平处用仄,就在对句相应的仄处换平,出句该仄处用平,就在对句相应该平处用仄;同理如对句拗,以对等在出句救。
  例如:“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赠孟浩然》)。平仄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出句第三字该平用仄,对句第三字该仄换平,对句拗救了,上下句亦能相对。
  又如:“歌声袅袅出清漠,月色娟娟当翠楼”(杜牧《南楼夜》),其平仄为: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出句第五字该为平用了仄,对句第五字该为仄用了平,叫作前仄拗后平救,但也可能是后平拗前仄救。此为通例。
  实践中很难把握。我曾经阅过一诗友的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似与上例同,然对句拗,出句未救。宽容而言不为大拗,然出句不拗,对句拗,是为失对也。如一律中有几处这样的句式,其病不言。
  当然格律平仄为苦。宽松为怀,不可过于苛求。然也不可只以“一三五不论”来蒙混,以至误导、误解。
  此乃个见,不尽周详。作者:一色长天

发表于 2013-6-12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一读{: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2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有心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后半句无误,前半句要分情况,在不犯孤平和三平尾的情况下可以大胆运用。拗救通常是后句救前句,后字救前字,但有时又反过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2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拗救这东西太麻烦,弄不好就会出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2 21: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读这些很有好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2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2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3:}代741敬谢各位临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2-25 06:05 , Processed in 0.07604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