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夜芒星 于 2013-5-18 17:56 编辑
5月13日早晨6点钟,市场星报、阜阳热线“秀美安徽”文化之旅开始启动。由市场星报、阜阳热线网发起,网民代表20人乘车赶往天柱山拉开了阜阳热线网“秀美安徽”文化之旅活动的序幕。
阜阳热线举办的这次“秀美安徽”文化之旅,主要是通过网友的眼睛和镜头秀秀和发现安徽的文化之美,然后通过报纸和网络把安徽的文化之美展现出来,让全国的读者和网友更加了解安徽、支持安徽、热爱安徽、建设安徽。这次活动启动后,阜阳热线将利用两年的时间,组织网友踏遍安徽的各地市,秀美各地的文化。
经过近4个多小时的旅程,阜阳热线的20名网友到达了安庆潜山县的天柱山。
对于一个喜欢旅行的人,最美的风景永远都在前方的路上,对于一个喜欢登山的人来说,无限的风光当然都在最险的山峰上。而对于一群喜欢旅行又喜欢攀登的人来说,路上的风景和山峰的险峻更像是一种召唤,让人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继而沉醉于其中。 榴花似火的五月,我们一行20余人有幸随“阜阳热线秀美安徽文化之旅”活动前往有着“古南岳”之称的国家五A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进行了一次探源皖山皖水感知秀美安徽的深度体验之旅。天柱山因其春秋时属于皖国封地,因此又名皖山,我们安徽的简称“皖”即是来源于此山,又因其具有与黄山一样的雄、奇、险、峻、秀被人称为“小黄山”,由此可以看出,天柱山是一个既有人文传承又兼自然美景的好所在。 我们一行驱车抵达天柱山的时候已近中午时分,五月的阳光虽然还不是很炽热,但是已经能够感受到其“热情”如火的氛围,从开了空调的车里一出来,立即就是一脑门子的汗水,仰望天柱山云雾环绕的主峰,再看看脚下曲折向上的无数级台阶,乘坐索道还是徒步登山的纠结一时竟成争执,好在最后达成一致:既来之,则登之! 拾级而上,绕行于天柱山的苍松翠竹之间,时而与巨石不期而遇,时而与奇松迎面相望,时而与山涧的溪水潺潺流连,时而与欢快的飞鸟擦肩而过,时而与不曾谋过面的花草驻足凝眸,每转一道弯就有一处风景,每上升一个高度就有一种新的感受,间或有清凉的山风徐徐吹来,登山初时的燥热也一下子消失殆尽,整个人都变得清爽起来,于是,登山的劲头也不由得增添了几分。我们一行边走边说,边说边上,穿山林,过山寨,登天梯,历经三个小时的攀登,终于登上天柱山的第二高峰——天池峰。都说无限风光在险峰,这话一点不假,当我们气喘吁吁地登上最后一百多米长的陡峭“天梯”,站在峰顶的那一刻,远处逶迤绵延的道道山岭,近处怪石嶙峋的大小山峰,还有山下犹如白色飘带一样的皖江水,以及沿江而居的村庄和民居,犹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此时此刻,“一览众山小,山高人为峰”最能表达攀登者的心情了。 在山顶稍事休息,想着下山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于是我们选择了由“神秘谷”这条线往下走。这条路线上的风景是由很多巨大的花岗岩因为亿万年前地质运动从山顶跌落下来而形成的。这些巨大的花岗岩体在跌落的过程中因为山体的阻拦以及石头与石头之间的应力作用,又形成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连环石隙,这些石头之间的缝隙有的形似一个大厅可以容纳上百人,有的则狭小幽深如同羊肠小道,只可容一人低头侧身而过,穿行其中,一会是光照充足的别有洞天,一会是细小狭长的幽深之所,既有惊险的陡然直下,又有刺激的扶摇直上,在上上下下的起伏中,给人以移步换景的神奇之感。如果说这些天造地化的巨大花岗岩让我们领略了山石的雄壮,那么依附于这些山石之间的那些奇松、异花以及那些形神兼备的众多象形自然石雕,带给人的则是天柱山独有的生态之美。那些悬挂于石缝之间,枝干遒劲犹如苍龙探海的松树,看似浮在山石云雾之上,实则根植其里稳如磐石,已然渡过了漫长的岁月变迁,这不由得让人叹服自然的恒久与奇伟,同时又感叹于人生的苦短与渺小。还有那些在石缝中看似柔若无骨的花草,却能餐露饮风聚集整座山峰的能量,衍生出叶的繁茂和花的芬芳,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神奇自然之力,作为世界万物的主宰,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对它们产生敬畏呢。 每一座山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每一座山其实也都有我们人类值得学习榜样。诚如天柱山,当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让它的山峰凸傲成一种风景时,它可以凌空踱步与白云闲话沧海桑田的变迁,接受芸芸众生的敬仰。当它的峰顶之石因为地质运动的不可抗之力跌落山下时,它依然不会屈于一片狼藉,而是顺势而为成为另外一种风景,让坚持化作存在的价值。那些因为从高处跌落造成的伤痕,有的被岁月雕饰成为凡人指路的仙人指、象鼻石、皖君剑,有的则沉静为皖公凝视人间的容颜,看尽花开花落,参透世间百态,成为不落红尘凡俗的智者。山峰之高在于基石之稳,基石之稳在于山峰之重,人在高处当思低处之难,生在低处当思不屈之念,这才是自然生存的大法则。遥想当年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陆游这些古人和先贤在天柱山吟诗、作赋、刻石时的情境,想必也是参透了这座山的性格。一处风景和一个地方的文化,其实就是人与自然在灵魂深处经过多次的碰撞才能形成的,尤其需要像李白、苏东坡、白居易、王安石等众多圣贤碰撞出来的思想火花,来照亮风景文化的火把。 一次旅行也好,一次登山也罢,重要的不是风景的多寡,而是你是否能够真正融入其中,通过身体力行的接触,领会成为风景的奥秘。(安徽网友 话八仙/文图)
详细:http://www.fyrexian.com/bbs/thread-19557-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