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553|回复: 6

张恨水诞辰之日(张明明寻访先父张恨水先生少年足迹之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8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皖赣行

——寻访先父张恨水先生少年足迹之旅

张伍、张明明





话说潜山

北地春迟,虽说是农历四月,但北京仍然春意盎然,倘若不见芍药盛开,丁香飘芳,怎知这春色深几许?尤其是胡同里高大的槐树,缀挂着串串的白色花球,微风过处,散发出一股袭人的清芬,这不是那种让人产生醉意的浓香,而是若有若无,飘散在空气中,需要用心去感受的焚檀般的氤氲之气。然而在江南,却已是“春到荼靡花事了”的初夏了。

就在长江两岸“绿了芭蕉,红了樱桃”之际,2011年农历4月24日(公历5月26日),是先父一百一十六岁诞辰纪念,我,张明明兄妹二人约定各自从北京、美国的弗吉尼亚州出发,在安庆聚会,作一次追寻先父少年生活和读书的足迹之旅,我们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来了却这个多年的夙愿,因而我们把此次远行,称作“朝圣之旅”!

先父是潜山县人,由安徽省省会安庆市管辖,此处尚有怀宁、桐城、太湖、宿松、望江五县,均属安庆辖治,都是山清水秀,文风极盛的地方,人称“潜、桐、怀、太、宿、望”,现在又增添枞阳县和岳西县。父亲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他一生虽然走遍了全国东西南北,但他在自己作品前署名时,总不忘写上潜山张恨水述,“述”自然是遵照孔夫子教诲。“述而不作”,加上潜山则是不忘故园之意。潜山县是皖河的上游,大自然的鬼斧神功,把潜山雕琢得空灵奇秀,壮丽伟拔,处处修竹翠篁,古树参天,河渠纵横,溪水潺湲,在叠嶂层峦,万山群岭之中,一峰突起,入剑刺云霄,又似擎天石柱,山腰间烟霞缥缈,似彩带环绕,在雄奇峭拔之间,又平添几分妩媚,这就是被明诗赞之为:“天下有奇观,争似此山好”的古南岳“天柱山”!天柱山古称霍山、潜山,后称皖山、皖公山、万岁山,乡亲们则俗称“万山”。天柱山在古代就享有盛名,山名始见于《史记》,因山的主峰深藏群山之中,峰呈尖形,故曰潜,称潜山,秦始皇曾来此巡狩,汉武帝南巡,亲临皖山设台封天柱山为南岳。天柱自古就是文人诗人寻幽探胜之地,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朱熹等,都为天柱山的诡谲神异的奇景,惊叹呌绝,纷纷留下诗句,李白赞曰:“奇峰出齐云,秀木含秀气,青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白居易则说:“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朱熹写诗云:“屹然天一柱,雄镇千维东。只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潜山如此的壮美,父亲热爱它自然是事出有因了。正因如此,父亲有几个笔名,表达了他对家乡炽热的感情,如:“我亦潜山人”、“天柱山下人”、“天柱峰旧客”等。虽然如此,但也有一事,使父亲深感遗憾,那就是我们邻县则是鼎鼎大名的“桐城”!安庆地区历来就是人文荟萃,人才辈出之地,桐城县尤甚,自方苞、姚鼐等创立“桐城派”,统治文坛达二百年之久,天下文章,无不宗法桐城,而张英、张连玉父子,双双入阁,两代宰相,前后调和鼎鼐,成为仕林佳话,令人艳羡不已。因此,潜山人总有些抬不起头的感觉,加之有些人讥讽潜山专出不通的冬烘。父亲年轻时,年少气盛,查史书看方誌,总想找出点依据,来为本县扬眉吐气,但是他查遍了史书,也丝毫找不出一点感动天地的事由,来与桐城抗衡,在他翻遍了誌书的情况下,不料想却在民间找到了可以为家乡争荣光的依据。为此,他在1929年12月27日在北平《世界日报》副刊《明珠》发表了一篇题为:

潜山县秀才

——一辈子不发达

“潜山县的秀才,一世不发达!”这是三十年前,安徽读书士子的一句话,当他们无可奈何,要取信于人的时候,就把这句话来起誓。由此,我们知道安徽潜山县的文风(其实也是官运),是不大高明的了。据说:前清三百年,未曾点过一个翰林。就是再追溯上去,也未曾出过什么伟大人物,在历史上很不容易找着一个挂潜山县的名人,在我二十岁以前,少年好胜之际,曾把一部潜山县志,背个滚瓜烂熟,以为我终不甘“数典而忘祖”,要沙里淘金,找出一个人来。然而结果只是失望。

我为什么这样热心替潜山县人争气,说起来倒是有点羞答答的。因为我若有一天做到了刘邦,那些潜山佬,却是我的“丰沛故人”哩!虽然,我终于是拍案而起曰:得之矣。这或者是庄子所谓“道在屎溺”。然而我觉得“楚国无以为宝”之余,这是我有“人杰地灵”之感的。这究竟是什么?就是北京出版的《梨园外史》,“开宗明义”之下,“大老板程长庚本纪”,给我穷措大吐了一口气。原来大老板便是我的同乡。我有了大老板,较之临邑桐城人士之夸耀张家父子宰相,以及姚方古文正宗。却不相上下。

看官,你不要以为我“喜而加诸膝”的,太看重了一个戏子。我相信五百年之后,人家知道有程长庚,而不会知道哀哀诸公……

从这短短的数百言的小文中,充分表现父亲对世俗社会偏见的挑战与鄙视!在封建社会,演员是被视作“下九流”的戏子,连他们后代,都不得踏进科场的大门,是永世都不得翻身的贱民。然而在父亲的眼中,却比自许高人一等的贵胄达官,不知要高尚多少,是万世流芳的艺术家!

父亲文中所说的程长庚,是京剧的奠基人、“精忠庙庙首”(类似以后的梨园会会长)、四大徽班之一,三庆班班主,被人尊为“程大老板”,住家就在潜山西门外,京剧至今仍都不直呼其名,所以又“前台不言更,(音geng,要念成jin),后台不言梦”之说,就是为了避程大老板名讳;也有人说,京剧十三道辙缺少“庚青”韵,并非避讳,事实如何?只好说句,“姑且之言,姑且听之”可也。父亲在家乡时,除了在野史、稗官查找有关潜山史料,他还在田间地头与老农闲谈,多方蒐集口头传说与民间故事,他认为这些父老口中代代相传的“齐东野语”,是极其珍贵的史料文献,可以补充正史的缺失和疏漏,所以和程氏后人时有交往,对程大老板轶闻逸事,了解颇多。还有国剧宗师、被人誉为“民国三大贤”的杨派创始人杨小楼先生,也是潜山人(另两贤为梅兰芳、余叔岩)。说起杨先生,还有一个颇为有趣额小插曲:

我在中国戏曲学校就读时,著京的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家和戏曲教育家傅德威先生一次对我说:“杨小楼先生1934年在中山公园水榭收我为徒的仪式,令尊曾光临参加!”我感到非常奇怪。回到家问父亲,父亲说:“有这回事,杨小楼是咱们潜山同乡。”而且父亲还曾用“我亦潜山人”的笔名写了一篇文章,专门谈杨先生收徒的事,发表在1935年《南京人报》副刊《南华经》上:

杨小楼系安徽潜山人

潜山出伶人子孙均为燕藉

三十六把黄龙伞尽上舞台

夜深得老客电话,询以曾观刘宗杨剧否?谓其绝似外祖,不仅扮相云尔也。因此,乃忆及杨小楼矣。杨安徽潜山人,去岁与其收徒时,晤于中央公园水榭,问及籍贯,杨云:家在王家河不远,但生平未回故里耳。因大喜,谓不期于此得见名同乡。意颇欲有所请益。顾杨有嗜好,老而弥笃,拜师之席未终,即匆匆去。愚在平将二十年,甚少入梨园子弟人家,遂未复晤。

愚尝有一闲章,文曰程大老板同乡。长庚盖亦潜山人也。唯其后人有两支,一作官,今讳言程后,潜山别作泉山。官果贵于伶欤?予深鄙其陋。一仍习伶业,名小生程继仙,即长庚之孙也。程家在潜山西门外,在乡时,与其后人不无往返,对大老板掌故,颇知一二,他日当详论之。至杨小楼,予一向认为系怀宁石牌人,恒少注意其家珍。今既至为同乡,他日回故里,或可访得其祖父一二逸事也(小楼之父曰月楼,与程齐名)。

昔有观潜山风水者,谓该县出三十六把黄龙伞。但龙气不足,将流于亚。于是至清中叶,业伶者群起。戏台上故多帝王,潜山之黄龙伞,遂尽走上戏台。达者曰:五代干戈小戏场。真假帝王,久暂之分耳,何憾焉?此事故迷信不足道,然颇趣,附录于此。据旧京潜山人调查,昔四大徽班北上,伶人十之八九为安嶶籍,潜山人尤多。百年来,其子孙流寓北平,因职业所系不能归,最近一代,则多入燕籍,盖数典而祖矣。

此外,潜山籍的著名京剧演员还有“同光十三绝”人称“郝老旦”的郝兰田。

为此父亲刻了两方闲章:

           其一曰    一世不发达的潜山人

其二曰     程大老板同乡

我是从事京剧剧本创作和史料研究工作的,能够和程大老板为同乡,荣莫大焉!

有意思的是,2011年的农历4月24日,明明从美国弗吉尼亚州受邀到安徽合肥市,举办《龙在天涯》华府华裔书画家十人展。同时,安徽池州大学也为纪念父亲一百一十六年诞辰举行了“新时期张恨水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明明赶往池州,到会聆听各位学者的发言,共享盛举,为我们的“朝圣之旅”,增添了一抹绚丽色彩,予示此行,将会收获丰盛,受益良多!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难找张恨水那样爱潜山念潜山的文人老乡,比论坛那些动辄潜山那不行这不行的潜山人要好N多倍了。
发表于 2012-5-18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华裔了
发表于 2012-5-18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山县的秀才,一世不发达!”
发表于 2012-5-18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恨水先生侄孙辈在潜山很多。
发表于 2012-5-18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战无惭君且死,同情有泪我何言。     特欣赏张大师的这句对联。
发表于 2012-5-19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哪不忘自己是个潜山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1-4 05:46 , Processed in 0.084427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