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173|回复: 6

皖国春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6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导言
  安徽省潜山县,曾经是皖国故地,远古以来就有人类在此休养生息,安徽省简称即源于此。境内有两条河:潜水、皖水.都发源于岳西,源头相距不远,汇合于怀宁县境内.比对一下地图可以知道:这两条河围成的区域很象缩小了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幼河底河在哪儿,又有什么故事?它们在现今伊拉克境内,是四大文明古国发源地之一—两河文明-巴比伦文明的所在.
  话说西周中期,周穆王西征会见西王母归来,常常想着西王母的音容笑貌,意欲再次西征。近臣奏曰:西天路途遥远,风沙弥漫,道中杳无人迹;前岁大王随同西国商队而往,与河洛商队同还,今次未闻商队之事,大王如何去得?大王若在京中愁闷,可往东南一带楚地泽国走走。
  穆王以为然。遂将国事安排妥当,带着随从百十人,以及若干车马,向东南方进发。途中免不得风餐露宿开路搭桥,穿荒山过野岭,偶遇部落氏族则可交换一些物品,多作歇息。
  看官记着:远古时期人烟稀少,比不得汉唐宋元时期繁华。楚地人聚族而居,除了国都和一些大夫封地有砖土筑城,一般只用竹木藤条扎房。土人不很尊崇国君,更不尊周天子。此前穆王先父昭王南巡渡河,楚国土人扎劣质竹筏胡弄,昭王渡到河中竹筏散裂,不幸溺水遇难。二百年后晏子使楚,曾以此事责楚王。此是后话。
  话说穆天子一行,经郑国沿洛水南岸东行到得霍国,再到蔡国沿汝水入淮水.淮水正汛猛,汪洋一片.穆王转而南行,进到舒国.其间一路艰辛很不顺利:途经郑国时,郑国国君借故不迎驾,只派使臣迎接.到得霍国,穆王扭伤了脚,只得在此处休息十来天.在蔡国境内,因连日阴雨,许多随从染了风寒,也只好暂作停留.蔡侯十分关照,随从很快病愈.蔡侯再三挽留,穆王执意要行.到得舒国.多是高山峻岭,少有大道.人马上山越岭尚且不难,难的是马拉的车.马车不久就颠坏了,穆王令造父伐木修理.
  出了舒国,山势稍缓.此处离镐京已远,沿途有些部落知道周朝与楚国,另一些氏族则毫不知晓,言语也不通,只以手势比划。一日上午,王行到一处,见有一条小河阻路,王令随从探水。河水不深,王骑马而过,随从将马车上的物品卸下束成包袱置马背上驮过河,再将空车拉过河。然后王在河边歇息,随从就在河岸边打火做饭。时值春暖风和日丽,一片白云正遮挡阳光,水面映照云影,于是天地皆白。再看河边沙滩,一片白茫茫,岸边山石,也是很白。想起此次过河非常顺利完美,王情不自禁地喊道:"白完"!随从们接着一起喊道:“白-完!白-完!”
  王留恋此处,当日就在河边观景。入夜,随从找到一处山洞,王就在洞内歇息,洞外燃起一堆篝火,令两个随从值哨以防野兽。
  翌日,王继续缓缓南行。到得一处村落,遇见几个土人,言语不通,以手势比划。
  随从拿出一张虎皮,手指虎头花纹。土人很快明白,找来他们的氏族长。这是一个约莫三十来岁的汉子,生得英俊潇洒健壮,长发垂腰,美髥及胸。王一看便知此人勇猛,敢于手格猛兽。更奇的是,族长竟然能听懂王说的话。
  王说,你是这儿的首领?
  族长答道,是的,欢迎远道而来的客商,请进屋内休息说话。
  看官疑惑了:族长见周王如何只认作客商?西周时期虽有周礼,但那时天子头上无冠,车上无盖.王冠伞盖都是后来才有的.况周王微服远游,不比在京都附近出行奢华.

  于是王与几个随从进入屋内。这种用竹木扎的屋太小,严格地用现在的话说只能叫做“舍”,更多的人只能待在屋外。
  族长请王坐下。王蹲坐。看官请记:远古时坐下都是蹲坐在自己脚后跟的,凳子是魏晋以后才有的。
  族长问道,客商从何处而来?王大笑,答道:我非客商,我乃是周王,性喜闲散,现时朝中安宁,已将一些事交于大臣们处理,我便带上随从出来巡游。
  族长闻言,肃然起敬,说道,我曾去过镐京,也去过郢,知道周王室。听说过殷商纣王无道,王先祖武王姬昌吊民伐罪。敢问王现时尊号?看官请记:穆王时虽有周礼,却在春秋孔子之前,更无名讳之事,所以族长这样说并不算不尊周王。
  穆王问道,此处何名?
  楚国人知我族以竹为舍,因之楚侯封作“舒”。
  之前有一个舒国,此处为何又有一个"舒"?舒国本是武王灭纣后,皋陶后裔受封所建.楚侯给他的宗族的一块封地也取名"舒",是有些故意不尊重周王室的意思.
  穆王与族长正说间,舒族人已做好菜饭,都用瓷碗装盛,还有一坛酒,也倒到瓷碗里。那时没有铁与玻璃,舒族人民也没有青铜器具,菜米都是装瓷碗中,加上水,用土块石块架起放火上烤熟。兽肉则用竹棍穿上放火上烤熟.穆王很少吃到南方米饭,更没见过南方菜蔬,因此非常高兴。见到还有酒,更觉奇怪,问酒从何来?舒族长说,这也是从镐京贸来的,我们驼瓷米往北方,贸酒麦等回来。
  穆王在此一连住了月余,白天族长族民陪穆王一行进山打猎采果,晚上王与族民一同饮酒唱歌舞蹈。王教舒民礼仪,诗书,令造父教舒民伐木为车,削木为牍,令乐官采舒民歌舞为风(即"诗经"的"风")舒民教王及从人采果,种菜,学唱南方歌舞.舒族长不时充作翻译.
  王在舒地非常开心。临行,王语族长曰:我封你何如?族长答曰:不宜也,楚将伐我也。王曰:无妨,楚为颛顼之后,怎敢不尊天子。我此行当往郢,楚侯必将遵命。
  王想到初来此处众皆欢呼“白-完”,于是封此处为“皖”。皖国不大人民不多,为防楚来伐,不宜封族长为侯,故封族长为“皖伯”。王赠皖伯玉石,青铜剑,鹿皮,丝绦,皖伯贡王虎皮虎胆,蛇胆,豹尾,稻种菜种,以及十个健壮族民送与王为随从。
  皖人以封地为姓,世代安居乐业,绵延二百余年,直至春秋后期。后世皖人皆尊皖伯作“皖公”。












发表于 2012-4-26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是否切合历史实际,不能胡乱演绎历史,糟蹋潜山珍贵的古皖文化资源!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秋风扫落叶 发表于 2012-4-26 21:00
不知是否切合历史实际,不能胡乱演绎历史,糟蹋潜山珍贵的古皖文化资源!

我编的是小说,只是让人看看而已.我又不是历史学家,只是喜欢看也能懂些历史 .绝对真实的历史现代人谁也无法知晓,
而且也大都加上了各个朝代的烙印.感谢秋风能读完全文
发表于 2012-4-26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5-20 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皖人以封地为姓,世代安居乐业,绵延二百余年,直至春秋后期。后世皖人皆尊皖伯作“皖公”。





皖人以封地为姓,世代安居乐业,绵延二百余年,直至春秋后期。后世皖人皆尊皖伯作“皖公”。











发表于 2012-5-21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5-19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独孤一掷 于 2012-5-19 15:20 编辑

我只是看看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2-2 18:46 , Processed in 0.083210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