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青衫司马 于 2012-8-12 14:25 编辑
只为那心里陡然的一泣 文/青衫司马
“只有真正的经历过,才有资格谈什么是痛苦。 真正的痛苦既不轰轰烈烈,也不有头有尾,它是隐藏在心底那无边无沿,刻骨铭心的思念;是历尽艰辛却又义无反顾永不停止的追求。所以痛苦是心与肺的撕裂,痛苦是灵与肉的残杀,痛苦是人与自身惊心动魄的搏斗。能从痛苦中冲杀出来,便有了与众不同的超脱和沉静,一切荣与辱,一切得与失,一切公平与偏颇,一切完美与缺陷,都似潮涨潮落一般。 在无数个漫长的暗夜里,有滋有味的咀嚼痛苦,反而成了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痛苦变成我的一份精神财富……” ——这是我从本省两位“被不认识”的作家那里摘抄的几段文字,而他也是在作品中转述别人的笔迹。或许有人读过,或许有人认为这是恋爱中的男女在诉说自己的情怀。而我想告诉你的是,这两位作家并非言情小说作者,更不是穿越题材写手,而是一对为中国九亿农民讲真话的当代“革命伉俪”。他们名字:陈桂棣、吴春桃。 陈桂棣,男,1942年生,安徽怀远人。毕业于蚌埠柴油机机械学校铸造专科班,现供职于合肥市文联。 吴春桃,笔名春桃,女,1963年生,湖南醴陵人。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合肥市文联。 我对两位先生众多文字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段:“作家只有敢去接触社会生活中那些尚未成熟的东西,才有可能写出警世之作。因此,可以说,血性和艺术,对于一个作家同样重要。没有痛苦的探索和足够的胆识,就不会有真正的发现和真正有价值的文学。”我不是一个作家,但四年的中文专业学习与熏陶,让我很自然的对他们的观点产生共鸣。曾经我总羡慕那些能写出优美散文的人,常常为自己写不出这样的文字、难成合格的中文系毕业生而感到自卑,现在我很感激命运让我读到两位先生的文字,让我感觉我能写出的那些,也是有意义的,虽然像他们一样,不符合所谓的时代主流。 陈桂棣和春桃两位是因文学得以相识、相知,进而走到了一起,这在他们看来是一种真正的缘分,而我把此生读到他们的作品也当作一种缘分。第一次接触到他们的作品是在大三的时候,那时我们系有一位“怪异讲师”,教授外国文学的,说他“怪异”,一是他的观点偏激,严重不符合主流思想;另一个原因是我听说的:1989年那场轰轰烈烈的学潮,他公开支持学生上街游行,导致自己的前途彻底黑暗——永远只能做一个普通讲师,尽管他的水平,早已超过一个资深教授,这在我的母校是唯一一例。他在给我们讲授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时候提到了陈桂棣和春桃夫妇的《中国农民调查》,建议我们在能够找到的条件下尽量用心读完。当时我带着一股年轻人的冲动跑遍了整个省城的主要书店,却都未能找到,后来我才了解了一个可能真实的原因:为中国农民仗义执言的陈桂棣,因出版《中国农民调查》一书,被曾任安徽省委书记的郭某公开指他抹黑安徽,停止出版,甚至省会合肥的《新安晚报》不久之后也马上停止连载他的另一本新书《包公遗骨记》。恨——是当时我对这一事实唯一的感觉!但半年后,这种恨意很快被另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或者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惊喜所替代——毕业前一年,我偶然从学校旁边的旧书店里发现了一本七成新的《中国农民调查》,书店的名字恰好是“希望书店”,我想,它给了我希望——阅读真实文字的希望。 《中国农民调查》是一部透视中国农民问题的不可多得的反思警世之作。陈桂棣和春桃夫妇历时三载,跑遍了安徽乡村深入调查,访问了从中央到地方一批致力于农村改革的有识之士、专家教授和党政要员,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存状态,披露了曾惊动中央的几起重大涉农案件,提示了农民负担过重的种种原因,展现了农村税费改革的艰难曲折过程。认真读的时候,感觉到荡气回肠,但又忍不住心里那陡然的一泣,泪也曾流过。 我和我的家人曾经坚定并反复强调了一个信念——从我这一代起绝对不与政治沾边。因此,很多同学都不明白我最终走进公务员队伍的原因,很多时候我的回答都是: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能有一个稳定工作最重要。其实我没有说的是,《中国农民调查》,以及它的作者陈桂棣和春桃夫妇的伟大之处,是推动我安心走这条路的直接甚至是根本原因——如果把行政领域比作一条河,现在它是浑浊的,是否我们就不该踏入了?不!只有清水越来越多,才能逐渐冲淡河流的浑浊,那么,为什么我们不立志做这样的清水呢?有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现在的大学生进入公务员队伍是“近墨者黑”,那么,为什么不说,公务员队伍里的人因为大学生的加入而“近朱者赤”呢?偏见尔!说保持“独立之思想”难,其实是自己禁不住诱惑。 用多年前流行的词语表述,我是一个典型的“网虫”,新浪微博、腾讯QQ以及各种网站是我每天生活和工作的必需。曾经的一些大学同学在关注了我网上的说话方式后,说我现在变得正经了,喜欢讲大道理云云。其实我可以肯定,能够说出这些话的同学,他们所处的环境往往是校园、企业等充满青春与活力的地方,可能还像咱们当年在大学里那样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吧。而他们所拥有的这些,对今天的我来说却是奢求……我的本质没有变,只是比他们早一点亲身体验到了这个社会的冷暖。学生时代,我们见到街头乞讨的穷苦人,往往更多的是同情,而现在,我在同情之外又增加了一些不满,不满造成如此现状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本是可以没有的……所以我现在时常跟人开玩笑,什么国家大事,什么岛屿争端我都关心不上,我只在乎我辖区内的老百姓,他们的各项资金是否按时发放,他们的切身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毕业后我常鼓励师弟师妹们报考公务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务员应该是真正的人民公仆。那些身处这个队伍却忘记这个事实的人,不配称为“公务员”,甚至不配为人;而那些常常“批判”公务员队伍的人,其实并非都是“酸葡萄理论”或者“偏激性言论”,是因当代公务员队伍不纯洁,本就应该被“批判”。 “只为那心里陡然的一泣”——这是我反复读陈桂棣、春桃两位作家文字的原因,也是推动我在这条路上成长进步的动力,我会一直读下去,坚持做下去,也希望这条路上能有愿与携手的人。 |